130-140
知流落到了何方,生死都难料,哪来今日。”
明苑认真说着,脸上的落寞一闪而过:“好些人道,我是借着夏氏宁氏的势,才有了今朝。我的确如此,若无夏氏宁氏在,铺子的买卖不会那般顺当,我也不敢往乡下去。”
年轻小娘子抛头露面,遭受的非议,明苑只是轻描淡写提了几句。
宁毓承听到的传闻,远不止如此。宁毓闵与他都未曾定亲,好些人在背后嚼舌根,称明苑心气高,想要嫁入宁氏。
“我在江州府借势,在庆安县,也借你们的势。”明苑双眸浮起笑,说道。
“何来此说?”宁毓华看了眼宁毓承,诧异问道。
明苑坦诚地道:“庆安县并入江州府不久,始终穷困。穷困之地,东西都要便宜些。我来庆安县打算选些布料,绣品等货物,到江州府贩卖。我不求能赚大钱,只得几个辛苦钱就足够。我在庆安人生地不熟,只怕有些商户会欺我年轻不懂行,乱要价,以次充好。福客来客栈在庆安大名鼎鼎,我在这里与你们一坐,再出去与商户谈时,看谁还敢随意欺我。”
宁毓华转头四看 ,大堂的桌椅坐得七八成满,有好些客人朝他们这边张望,嘀嘀咕咕说着什么。
“哈哈哈,这个势,也得你聪慧,借得巧妙。你若不提,我都想不到。”宁毓华笑道。
“宁大哥谦虚了,我也不能仗着自己是小娘子,弱小,便觉着都是理所当然。”
明苑真诚而直接,“总之,晚饭我来请,我现在也只能请得起一餐饭,待我买卖做大之后,再多请几餐,还望两位赏脸才是。”
宁毓华笑个不停,道:“好,明大东家请客。我就不客气了。”
宁毓承思索片刻,道:“阿苑,你能想到庆安县的货物价钱便宜,也有人能想到。只要能赚钱,也有人不嫌辛苦。贩卖货物转手赚辛苦钱,始终不是长久之道。”
“确实如此,江州府的货物多,尤其是布匹绣品琳琅满目,庆安县的布匹与绣品,在府城并不稀奇。我只敢在江州府,平江府也能走走熟悉之地,其他的地方,就不敢去了。”
明苑点点头,眉头蹙起又松开:“管他呢,先做好这笔买卖,手上有本金之后,再徐徐图之。”
宁毓承问道:“阿苑有了本金,以后打算如何做?”
对着宁毓华与宁毓承两人,明苑也没甚隐瞒之处,道:“我打算前去寻个合适之地,在村中种桑麻,养蚕收蚕茧,缫丝织布。哪怕不会也没关系,缫丝织布不是什么难事,就是做得好坏而已。阿娘也会,可以去教他们。如此一来,省了中间的差价。赚不了大钱,比我到处跑,一个大钱一个大钱挣要强。”
宁毓承微微一笑,道:“阿苑,有个地方,你可以先去瞧瞧,看可合适。”
宁毓华这时也反应了过来,道:“阿苑,这几日我们都在野猪沟往返,若你能抽出空,可随我们一道前去,看看那里可行。”
明苑爽快地应了,在庆安县选了些布与绣品之后,随着宁毓华宁毓承一起去了野猪沟。
第139章 ……
山路颠簸,明苑从车上下来时,脸色泛着苍白。扶着车门,过了阵才站稳。
宁毓承见状,上前关心道:“我们且先歇一歇。”
“无妨。”明苑拂开遮挡住眼睛的发丝,活动着手脚,四下打量,道:“在路上都要近两个时辰,一天做不了多少事,我们得赶紧些。”
宁毓华便交代宁毓承留下,与明苑慢些来,他则急着去看灰兔。
宁毓承明苑她坚持,便道好,指着村落与后面的横山岭与她介绍起来:“野猪沟就是一条狭窄的山沟,能耕种的田地不多,土地贫瘠,庄稼收成不好。村中的人靠着上山打猎为生。这些年猎物也不多,日子愈发穷困。”
宁毓承指向草棚方向,说了吴贵儿养灰兔的情形,顺道将吴柱子用枯树桩收木耳的事也说了:“只这两样,能不能成还难说。灰兔这两天死得少了些,但这般死下去,终究不行。养兔的本高,兔卖得贵了,也没人会买。木耳亦一样,家境宽裕的人家会买来尝尝。且别地也有木耳,并不稀奇。要是木耳的产量高了,价钱就能便宜,不愁销路。种植的木耳始终比不过野生的滋味,价钱差不多的话,大家还是愿意买野生木耳。”
明苑沉吟了下,道:“你们前两天收的菌菇就不错。要是能种木耳,也能顺道种菌菇。”
前两天从村中收去的菌菇,被明苑买了去。冬至新年快到来,以明苑现在的境况,她送不起贵重的礼,但礼又不可少,送些山珍最合适不过。
前人写过菌菇一类的书,里面罗列了如松蕈,竹蕈,紫蕈等菌菇。除松蕈便是松茸外,与后世的称呼皆不同,他也辨认不出究竟是哪一种。
后世培育的菌菇种类,除去木耳,现在宁毓承还未见到。且如松茸等菌菇,只能野生,尙无法人工培育。
明苑头脑灵活,能吃苦,做事利索,宁毓承很是欣赏。
虽说她自称是仗着夏氏宁氏的势,他又何尝不是如此。他是男儿身,这一样就是天大的便宜。
要是换做与她一样的境地,而自己非宁氏子弟,指不定远不如她。
宁毓承温声说了现在种植的难处,“野猪沟不同于其他地方,土地实在贫瘠,再勤劳种地,一年到头也收不了几颗粮食,只能想别的出路。”
明苑认真听着,点头附和道:“是难啊。兴许总有成功的那一日,若那一日要是太遥远,与眼前的村民来说,并无半点帮助。”
说到这里,明苑似乎觉着自己太急功近利,歉意笑着解释道:“我就是这样,只看得到三步远,再远我就看不见了。阿娘也经常说我,人无远虑必有近忧。想着当时,